近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这一重要会议为荆楚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指明了方向。湖北省位处神州大地中心区位,传承3000年荆楚文化根脉,孕育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新时代,湖北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出建设非遗强省,不断探索非遗文化发展新路径,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发展非遗,绽放时代异彩。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务实的作风进一步抓好非遗保护利用工作,切实保障非遗安全,不断推动非遗事业迈上新台阶。推动荆楚非遗事业发展,须解答好“三道题”。
解好“保护与利用”题,让荆楚非遗绽放时代芳华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楚文化、三国文化、长江文化、红色文化在此荟萃交融,孕育了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目前湖北有11个子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有我们熟知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它以图案精细、圆润舒展、人物造型生动逼真和影大见长。也有我们不那么熟悉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它以瑰丽的造型、多彩灵动的纹饰、奇巧精湛的工艺著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城市文化遗产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难以承受的痛楚和危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推动荆楚非遗有序保护和合理利用,让非遗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谱写非遗传承发展的当代华章。
一是强力打造非遗文化阵地。在《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陆续出台其他类别的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规划,结合非遗保护发展现状,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积极组织非遗项目推介活动,不断扩大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精心谋划推出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展览,把湖北珍贵的非遗资源、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示出来。
二是与现代生活接轨。非遗宣传需要大张旗鼓,更需要潜移默化,努力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关键在人。要厚植人才沃土,传承后继有人。目前,湖北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87人。要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梯级合理的非遗传承人队伍,在动态传承中,让非遗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解好“保护与开发”题,让荆楚非遗彰显地域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文化事业,需要一代代中国人尤其是非遗人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奋斗。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非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非遗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注重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措施,加大投入保障,积极主动作为,让荆楚非遗大放异彩。古人云:法必宗如古,式必从其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非遗传承的生命力集中体现在创造力上。
一要深化“非遗+N”融合发展新模式,将非遗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文艺精品创作、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非遗文化软实力作用。目前,湖北文旅部门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途径,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湖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文旅艺术作品,展现了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要与数字时代携手,推动非遗的多维转型。通过数字典藏、线上展演、虚拟现实、交互媒体等形式,将非遗逐步融入虚拟社区的互动场景,为非遗的创新和传承提供沉浸式、情境化、体感化、全方位、多角度的渠道;同时,应用现代创意设计理念激活本土非遗文化的内生动力,构建有弹性、可持续、多元文化并存的创新网络,把非遗传统美学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开发实用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非遗产品,助力非遗文化产品成功“出圈”。最近,第二届湖北非遗产品优惠展销季暨非遗嘉年华活动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次活动真正诠释了非遗和国潮的完美融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观赏,让我们解锁荆楚文化新魅力。
解好“保护与发展”题,让荆楚非遗展现国际形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面对世界交流融合不断深化加剧的今天,必须进一步深度发掘我国非遗的独特魅力,做好转化发展大文章,讲好其背后蕴含的动人故事,让这些传承千百年、凝聚民族精神、彰显民族特色的文化载体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荆楚非遗作为我国非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应担负起传播发展非遗的重要使命。
一要树立正确传播理念,推动传播方式创新,持续扩展非遗国际“朋友圈”。前不久,新疆刺绣传承人江城取经,把荆楚非遗技艺带回家的消息引发了关注。这次活动是经由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线搭桥,几位来自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绣娘不远万里来到武汉纺织大学取经学艺。经过几天的学习和研究,她们找到了坚守民族底色与跨界融合创新之间的平衡点。从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改良之后的作品采用了国际流行的莫兰迪配色,细节上更是兼顾了蒙古族、哈萨克族的传统风格和汉绣、阳新布贴的技法,使得这些艺术作品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趣味,也更容易被现代市场接纳。新时代,我们应推动非遗的跨区域流动与合作,只有让非遗“动起来”,才能进一步构建非遗“走出去”的全球传播机制,在实现共享发展中助力其走得更远。
二要讲好非遗故事,用温暖的形式更好激发国际受众情感共鸣。汉绣,是楚文化的瑰宝,曾与苏绣、湘绣、蜀绣齐名,工艺独到曾盛极一时。可汉绣师却寥寥无几,数百年风雨飘摇,经历过几度兴衰,几代人寂寞坚守,至现今绝地重生。湖北省唯一一名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得主50岁的汉绣大师黄春萍,多年来致力于汉绣产品的创新设计和研发,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她的作品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我们更要讲好这些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荆楚文化、爱上中华文化,推动非遗更好走向世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7209880.html?spm=zm1033-001.0.0.1.hOhoq4
作者:蔡彤(365游戏中心官网地址研究生)
指导老师:程华东(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公司党委书记、教授)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