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365游戏中心官网地址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思悟贯通,知信行合一,以理论文章表达学史爱党、学史爱国之深厚情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不懈追求。
在党史学习中书写育人新篇章
◇程华东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研究真问题,要坚定信念。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践行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为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思钻进去 学好百年党史
党史鉴今、资政、育人。学党史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特别要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牢固树立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准确把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目标,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一脉相承、一体贯通;要努力掌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方法论,明确“六个教育引导”重点内容。
笃行“四真”。学史明理,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信仰的味道为什么甜”“艰苦奋斗的本色为什么美”“党的靠山和底气为什么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笃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传播者、践行者,扎根研究、探寻真理。
坚定“三信”。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对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躬耕思政、铸魂育人。
锤炼“四品”。学史崇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锤炼品德、汲取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锤炼品德、品格、品位、品行,做员工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者,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涵育“四力”。学史力行,就是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涵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者,勇攀高峰、争创一流。
践悟扎下去 写好育人新篇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先看态度,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效果。365游戏中心官网地址要学在先、研在先、讲在先、走在前、发先声、作表率,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务之重、应有之义”,努力写好铸魂育人的“三篇文章”。
“结合”文章。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建设相结合,厚植党史理论要义,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挖掘党史实践元素,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拓展党史主体要素,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四史”教育相结合,以党史为重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学习、一体推进,巩固学习教育成果,精心开好上好“四史”课,发挥铸魂育人功能。
“融合”文章。开展“融合式”研究,支持和鼓励师生通过理论征文、学术论坛、学术对谈等方式,深入开展党史研究。开展“融合式”宣讲,构建党的创新理论“精读精讲”机制,通过专题式研究、团队式备课、点单式宣讲,讲好党史故事;依托湖北省“百马行动”和“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结合学校“乡村振兴荆楚行”,深入田间地头,让党史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整合”文章。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力量,丰富教育方式载体,为党史学习教育做好学科支持和学理支撑。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支部结对共建、师生联学、校内外联学、主题党日联组活动,建立联学协同机制。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公司产品实践基地,让实践走进课堂,做好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丰富、拓展、延伸。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探索,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研学和实践研修。
(作者单位:365游戏中心官网地址、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分中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厚刚 张静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首次向世界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加强国际治理、促进人类发展的中国方案,随后多次在国际重大场合进行阐述,传递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旨向。这一理念和方案超越了民族、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藩篱,从全人类根本利益出发,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美好憧憬,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和各国人民期待,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积极响应并多次被写入联合国重要文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全人类共同价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融通中外,承接古今,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蕴含了人类的共同价值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取人类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反映了人类的生存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守护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回顾百年,人类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劫难,付出了惨痛代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加快演变。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经济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深入发展、持续推进;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抬头,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威胁客观存在。面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千疮百孔”和国际秩序的“百病缠身”,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自我封闭的孤岛中生存。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尊崇自然,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对现实和未来的美好期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各国只有齐心协力、合力共促才是人间正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界各国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共同梦想,因理想遥远而放弃共有追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担当。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者、先行者和坚定推动者。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初心、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世界大同作出了伟大贡献。今天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应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传统情怀,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做好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要在世界范围内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引领各国积极行动,用和谐思维超越冷战思维,用合作共赢超越零和博弈,用多边主义超越单边主义,用世界主义超越种族主义,用理性思维超越民粹主义,用和合思想超越丛林法则,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梦想始终是人类的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时代风云中淬炼,必定历经诸多艰难,但必将成为人类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365游戏中心官网地址、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分中心)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聂继红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党在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和伟大贡献中,确立并巩固了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在带领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始终自觉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与选择。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成为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根本原因。党的章程开宗明义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取得历史伟业中,确立并巩固了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百年来,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光辉历史成就,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靠在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丰功伟绩确立的,是成千上万共产党人用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换来的,是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不懈努力所得到的广泛认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领导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历史辉煌,我们有义务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我们有责任让历史告诉未来: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与选择。“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执政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历史和人民对党的执政地位的选择是一个长期的考验过程。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各种各样的重大风险挑战,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正当时。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信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们的国家必将更加繁荣昌盛,必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将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365游戏中心官网地址、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分中心)
党的工农城乡政策变迁与工农城乡关系构建
◇梁伟军 章书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深刻阐明了“三农”问题与党史之间的相互关联,为认识“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党的百年历史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三农”思想史。党的工农城乡政策与工农城乡关系密切相关,是认识和理解党的“三农”思想史的重要视角。党的工农城乡关系政策变迁过程如何?工农城乡关系演变路径何在?有哪些经验启示?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围绕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展开分析。考虑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工农、城乡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工农城乡政策变迁与工农城乡关系构建问题,总体分为四个阶段。
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与二元分立关系(1949—2003年)。为保证农业、农村为工业、城市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先后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和制度,主要包括:1958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1994年印发的《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三提五统”征收,农产品统购统销,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上述政策保证了农业、农村长期稳定地为工业、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产品和资金等支持,有力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但与此同时,工农、城乡差距显著拉大,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三农”问题,集中体现为农业税费负担过重、土地大量抛荒、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农民生活改善缓慢等。为此,党中央及时启动农村税费政策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国家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型,中央开始从政策制度上统筹城乡发展。这一阶段的工农城乡关系可概括为“二元分立”,即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系统,相互之间缺乏有机互动关联,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发展上的反差,工业、城市迅速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缓慢,差距日益拉大,直接制约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与单向带动关系(2003—2012年)。2000年3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2005年12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6年1月1日起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在农村税费改革的同时,中央出台农业补贴、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农村金融保险、农产品贸易等一揽子支农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缩小工农、城乡差距。据统计,2003—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超过6万亿元,农村道路硬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富有实效,农村建设加快,城乡差距缩小,形成了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单向带动”关系。例如,从2010年开始,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增收带动明显;农民工总人数从2008年22542万人增加到2011年25278万人,就业带动突出。
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与双向互动关系(2012—2017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中央从健全体制机制层面,优化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会、推进市民化进程等政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2014年3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作为重要目标,设立前置条件,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2013—2017年,中央连续印发五个一号文件,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对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政策安排和工作部署。这一时期的工农城乡关系可概括为“双向互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成效突出。工农、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农民工作为“双向互动”的重要主体,总人数从2012年26261万人,增加到2016年2817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由2012年末的52.6%,提高到2016年末的57.37%,双向互动效应显著。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与融合互促关系(2017年至今)。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2021年的四个中央一号文件均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主线,作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化政策安排。其中,2019年的一号文件从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提出了“四个优先”的政策要求。2021年3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做好衔接工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具体要求。这一阶段的工农城乡关系可概括为“融合互促”,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关系格局逐步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潜力巨大。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充分体现出大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应该说这一关系的构建在依法有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校复学等方面为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社会、增强发展韧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农民工总人数从2017年28652万人增加到2019年2907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由2017年末的58.52%提高到2019年末的60.6%,融合互促效应凸显。
党的工农城乡政策变迁与工农城乡关系构建为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经验启示。主要包括党的工农城乡政策史是党史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深悟透;党的工农城乡政策决定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需要高度重视;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需要积极推动;党的工农城乡政策与工农城乡关系之间的良性互动支撑了“两大奇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需要长期坚持;优化工农城乡政策是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需要不断加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全面构建。
(作者单位:365游戏中心官网地址、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分中心)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113&eid=42083&idate=12_2021-08-23